首页

服侍夫妻主文章

时间:2025-05-25 22:57:48 作者: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在京开幕 探讨AI赋能新场景 浏览量:10169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陈杭)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24日在北京开幕,将持续至29日。本届活动以“应用导向与要素协同”为主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的新思路、新模式、新场景。

图为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主办方供图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赵伟鹏表示,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作为连续十一年举办的教育科技行业品牌活动,始终立足场景应用,服务行业发展。本届创新周聚焦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实践应用,期待与政产学研用各方交流互动、协同创新,为教育数智化转型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多落地方案和创新服务。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马成芳表示,海淀区将以《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牵引,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化AI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应用,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区域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积极探索打造教育创新发展的“海淀模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海淀力量。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丽表示,智能时代的教育科技发展应充分发挥资源平台作用,加强政产学研用各主体协同创新,以教育供给侧改革助推课堂教学改革,满足民众对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让技术的应用与伦理的规范同频共振,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北京数字教育中心运行保障部主任、人工智能应用推进专班负责人吕航表示,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双向赋能,以素养为先、育人为本,构建产学研多元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产品与教学场景之间的双向促进和成果输出,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教育”的崭新未来。

  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发起,已连续举办十一年。本届创新周将举办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平行论坛、主题工作坊、教育创新应用体验展等,旨在提供智慧共享、促进交流、协同合作的行业专业平台,链接技术成果与教育需求,持续输出可落地的创新模式方法与行业典型示范经验。(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日本女篮主帅:祝福中国女篮 向杭州亚运会表示感谢

“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全国第一,精密零部件加工领域潜力巨大。”被精准招引到铜川的陕西未来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博说,“我们将在陕西新能源汽车和精密零部件加工产业领域深耕,落地项目一期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建成。”

习近平会见萨摩亚总理菲娅梅

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 布朗:习主席站在人类事业的更高层次,他富有同理心,致力于全人类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中国提出的各种倡议,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等,我再次向习主席致敬。

签约金额102亿元 2024第三届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

其次,计划将由以往县域一级的模式探索,上升到毕节市、海东市等市一级层面的儿童发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证明“入户养育指导”的模式能够在省、市级层面大规模推广。

西藏阿里:警民心手相牵共筑边境安全屏障

麦克勒姆在渥太华举行的记者会上向媒体强调三个信息重点。其一,当前的货币政策奏效,加拿大近几个月的总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核心通胀都进一步放缓,今年通胀有望继续接近2%的目标水平。

春回大地 内蒙古迎“候鸟翔集”

科学考察和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启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深入分析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机理,在国际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产出一批原创性理论成果,对青藏高原的科学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加强青藏高原科学研究基地平台建设,建成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西藏分中心,科考成果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防控自然灾害、促进绿色发展等提供科学支撑。2012年以来,持续在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研究,产生了一批创新成果。高原典型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突破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关键技术,获得10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建成拉萨地球系统多维网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示范工程,提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系统方案。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查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变化和碳汇功能,服务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优化和碳中和国家目标。建成西藏首家种质资源库,累计入库保存种质资源2047种8458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支撑。研究形成高原固废生物质低碳化能量利用技术体系,有效降低固废处理成本约15%,环境污染减排大于75%,相关成果已推广至青海等地,实现经济效益近3亿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